你快樂嗎?
快樂兩個字,也許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之一…
耶魯大學教授勞麗‧桑托斯(Laurie Santos)開設了一門名為「心理學與美好生活」的課程,從科學角度解析「快樂的理由」。
桑托斯指出,在追求快樂的路上,有兩大挑戰:打破直覺、建立習慣。
透過培養快樂的好習慣,把快樂視為一種生活運動,桑托斯鼓勵大家身體力行。
每天空出10分鐘紀錄值得感謝的人事物
追求美好生活就像鍛鍊肌肉,在生活中努力實踐,才是面對壓力的關鍵解方。
洞察1:看見「還有半杯水」(We can control more of our happiness than we think.)
並沒有所謂的「快樂基因」,而且人類可以控制快樂的能力,如果眼前有半杯水,你腦中的念頭是「只剩一半」或者「還有一半」?光是這麼微小的轉念,就決定了你的情緒。每個人都可以決定自己的快樂程度,端看你解讀事物的角度,是著重在「失去多少」,還是「擁有多少」?
洞察2:看穿人生戲碼(Our life circumstance don't matter as much as we think.)
際遇所造成的快樂悲傷都是暫時的。生命的情境不能決定我們是誰,也無法左右我們的快樂。
洞察3:練習為快樂努力(You can become Happier but it takes work & daily effort.)
你絕對可以比現在更快樂,但一定要每天練習、持續付出努力。追求快樂就像練肌肉、寫文案、跑業務、學程式一樣,「快樂」是可以鍛鍊的習慣。在耶魯大學裡,「心理學與美好生活」被學生喻為「最難的一門課」,因為這堂課不是靠交報告就能獲得高分,而是你必須為自己的生活帶來正向改變。無論你現在幾歲、收入多少,快樂都是人生中值得好好學習的功課。
洞察4:慾望會騙人(Your mind is lying to you a lot of the time.)
人的直覺反應有諸多侷限,我們以為眼見為憑,但只要一張特殊設計的圖片,就可以造成眼睛的錯覺。所以你的腦袋也會欺騙你。我們常常以為有錢就會快樂,科學證明正好相反,快樂的人不會把錢跟快樂畫上等號。對他們來說,追求有意義的人生,是更重要的事。
洞察5:好朋友讓你更快樂(Make time for making social connections.)
去交朋友吧,好好和家人、愛人、朋友聚一聚。這是我給耶魯大學學生的功課。人們常常埋首在螢幕前,瀏覽臉書和推特,幫朋友的貼文按讚,還以為自己已經花很多時間在和朋友相處上。我們其實很少仔細看看彼此的臉,面對面傾聽對方說話。
有一項研究把受試者分成「嘗試和陌生人對話」、「獨處不跟別人互動」以及「維持日常社交習慣」三組。實驗證明,社交的影響比想像中大。經常花時間跟家人、朋友、愛人相處的人,快樂感遠高於自己一個人。
洞察6:小付出,大滿足(Helping others makes us happier than we expect.)
助人為快樂之本是真的。幫助別人,對快樂的影響比想像中還大,當我們把專注力放在別人身上、試著為別人付出時,對於人生困境的執著就減少了。
我們在研究中給予不同的受試者5元或25美元,並要求他們一定要把錢花在別人或自己身上,接著,再打電話詢問受試者的心情變化。
我們本以為可以花25美元的人,應該比只有5美元可花的人更快樂,實驗發現,其實兩者快樂程度差不多。更令人驚訝的結果是,比起替自己花錢,把錢花在別人身上,反而讓人們更快樂。所以每天為他人做一件小事吧,看看你的快樂會有甚麼變化。
洞察7:寫一封感謝的信(Make time for gratitude everyday.)
現在就拿一張紙,寫下3到5件值得感恩的事情,例如寫張卡片給你想要感謝的人。可以的話,親自把卡片交給他,或者為他朗讀你的心意。
耶魯大學的課堂上,學生對於這個建議的反應是:「天啊,也太難為情了。」不過,研究顯示,不管是寄出或是收到卡片的人,幸福程度都明顯提升。
快樂的人常在研究中提到感恩的重要性。如果一時沒辦法想到感恩的事蹟。可以試著做「想像練習」,想像自己失去健康的那一瞬間、或者上一次與愛人相處就是最後一面,只要兩秒鐘就夠了。這樣的練習可以幫助你更深刻感受擁有的可貴,也更加珍惜身邊的一切。
洞察8:睡飽睡滿,好好運動(Healthy practices matter more than we expect.)
多多做對健康有益的事情,定期運動、保持充足睡眠都很重要。有氧運動是最好的抗憂鬱藥。我們常常提到睡眠對於健康的好處,不過,充足的睡眠時間、良好的睡眠品質,對於情緒也有直接影響。成年人每天平均至少要有7.4小時的睡眠。實驗證實,只要一個晚上不睡,免疫力就會下降,發生意外的機率也會增加。
洞察9:你值得擁有自己的時間(Become wealthy in time not in money.)
實驗證明,擁有充裕時間的人,比金錢上的富有更快樂。
在耶魯大學的課堂上,我分享這項洞察後,當場宣布「課程取消」,邀請大家在白紙上寫下自己想做的事。結果竟然有學生一聽到消息,就高興得哭了,因為這是他整學期以來,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時間。
平時,我們把時間奉獻給工作、學業、社群媒體等,有太多事情消耗時間,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被時間追著跑。不管再忙碌,都要記得為自己保留時間,心才有快樂的空間。
洞察10:享受當下(Being in the present moment is the happiest way to be.)
當下的意思是,此時此刻和自己的身體同在。感受自己的呼吸,在一呼一吸之間感覺身體起伏,感受外界的變化。如果你坐著,問問自己,現在有哪些感受。椅子的觸感如何?呼吸是深還是淺?
冥想是很有效的練習。試著撥出一點時間,感受自己當下的狀態。每天花一點時間冥想,即使只有10分鐘也好。
我們的腦袋無時無刻都在製造思緒,連享受時都不夠專心。試著去抓住當下的體會,享受一支冰淇淋在舌尖的甜蜜與冰涼,享受按摩時身體壓力釋放的快感。好好品味生命的每一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